在湖南省永州市江華瑤族自治縣,一種創新的扶貧模式——社區扶貧工廠正悄然改變著當地村民的生活。這些工廠以生產電子產品為主,不僅為村民提供了家門口的就業機會,更成為助力脫貧攻堅的重要力量。
江華縣地處湘南山區,曾是國家級貧困縣,許多村民因缺乏穩定收入來源而生活困頓。為破解這一難題,當地政府與企業合作,在社區內設立扶貧工廠,專門從事電子產品組裝與銷售。這些工廠充分利用農村閑置勞動力,尤其為婦女和中年人群提供了靈活的就業崗位。村民無需遠赴他鄉,便能獲得每月2000至4000元的穩定收入,有效緩解了家庭經濟壓力。
扶貧工廠生產的電子產品包括手機配件、小型家電等,通過電商平臺和線下渠道銷往全國各地。這種模式不僅降低了企業的用工成本,還讓村民掌握了新技能,提升了自身競爭力。許多員工表示,在工廠工作后,他們學會了電子組裝技術,增強了脫貧信心。
社區扶貧工廠還帶動了相關產業發展,如物流、包裝等,形成了良性循環。據統計,江華縣已建成多個此類工廠,累計幫助上千名村民實現就業,家庭年收入顯著提高。這一成功經驗為其他貧困地區提供了可復制的樣板,彰顯了產業扶貧在打贏脫貧攻堅戰中的關鍵作用。
未來,江華縣計劃進一步擴大扶貧工廠規模,拓展產品種類,加強技能培訓,確保脫貧成果可持續,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。